作為專門為住院患者服務的勞動者,護工的日常工作瑣碎且忙碌:給患者喂水、喂飯、喂藥,照看患者輸液;當患者無法自己完成個人清潔時,幫他們洗臉、洗腳、擦身、更衣,協助他們如廁或使用尿壺、便盆;當患者在病床上無法自己活動時,幫他們翻身、拍背,協助他們上下床、坐輪椅。如果遇到患者大小便失禁,需要為他們換尿布、尿墊,清洗尿壺、便盆;如果遇到患者便秘,還需要使用開塞露并且幫患者用手把排泄物摳出來。這些又臟又累甚至有些家屬都會嫌棄的活兒,護工們每天都在以最大的耐心不斷地重復著。
——《漂在醫院:護工的群體肖像與生存圖景》
近期,一組聚焦醫療護理員的系列視頻受到網友廣泛關注,這組《榜樣力量》系列視頻集合了來自全國的18位優秀護理員,親身講述在平凡工作中的康護榜樣事跡,向人們展示了康護道路上醫療護理員們的艱辛和拼搏,折射出護理員們凝聚的新時代康護力量。
這18位醫療護理員,來自于日前由康護之家集團與北京文理研修學院聯合舉辦的第三屆“康護杯”全國護理技能競賽總決賽。
脫穎而出的他們,當中有曾經靠天吃飯的農民、有工廠、企業的下崗職工、有剛畢業的護理專業的學生、有堅持發揮余熱、關愛生命的離退休人員、有餐飲業的中層管理者,有創過業的“小老板”,還有國企的會計師、調酒師等等。
他們來自五湖四海,卻都走上護理員的職業道路,并憑借自身的專業和努力,詮釋著“用心呵護 專業服務”的理念,走出了一條“真情守護”的榜樣之路。
聽!護理員們講述自己的故事
趙偉文采訪照片
95后小伙兒趙偉文是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項目的小組護理的組長,之前從事過很多行業的趙偉文,在泰心康護已經工作三年了。他在本次康護杯大賽奪得了泰心康護組個人競賽類一等獎。
趙偉文說:“做護理員對待患者一定要有愛心,我們干的小組式護理,服務的是科室里的患者,工作中要始終保持積極性,”“要不斷增強護理技能的專業知識,要把這次比賽學到的更多專業知識帶到工作中去。”
趙偉文對所在的護理行業充滿希望:“隨著獨生子女越來越多,住院不可能是24小時陪著,需要護理員的地方還是非常多的,這是個剛需,生活護理行業的發展一定會更寬廣。”
張曉茹采訪照
張曉茹在遼寧沈陽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項目肛腸科從事1對1護理服務,這次她獲得了泰心康護組個人競賽三等獎,并與主管代進共同獲得了團體比賽的第一名。
讓張曉茹印象深刻的是護理的一位45歲的患者,“因為大出血被推進ICU,患者幾乎放棄了生的希望”,“不配合”。“他的愛人都不能上前,我就把他當成我弟弟一樣,開導他”,“他一直不說話,不交流。我就引導他,讓他寬心,一點點引導配合治療”。“護理了21天,出院以后他和他愛人都非常感激我”。
代進采訪照
代進是這次遼寧泰心團隊參賽的項目主管代表,比賽當天可把他“忙壞了”,“我連考了五場,太緊張,太忙了”,也正因為他的“忙碌”,當天泰心康護組團體賽一、二、三等獎,都被他一人收入囊中,那是“老帶勁了”。
在談到自己的技巧時,代進靦腆地說:“我其實也沒什么技巧,因為自己曾經躺在病床上,是個患者,也曾經是患者家屬,知道在這種情況對方需要什么,我可能更多的是將心比心”。
冉海鳳采訪照
冉海鳳在本次大賽中勇奪中國藍領組個人競賽類一等獎、團體一等獎。這位來自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(滑翔院區)項目的遼寧姑娘出生于1989年,高中畢業的她曾做到過酒店大堂經理。
從事母嬰護理員工作,讓冉海鳳倍感自豪。“我見證了無數新生命的誕生,很喜歡這份職業。月嫂的工作需要非常嚴謹,因為任何疏忽都可能會導致不良后果”。“服務好每一戶家庭、得到客戶的認可,讓我覺得這份職業很有意義和滿足感”。
張旭嬌采訪照片
張旭嬌,是和冉海鳳同一項目的項目主管,三年荏苒,她與中國藍領共成長,在第三屆“康護杯”大賽中,她和冉海鳳一起榮獲團體賽一等獎。
張旭嬌最大的成就感來自于客戶的認可。“我們負責母嬰服務,很多業務都在線上。有時寶寶出現什么問題,新手寶媽很著急就在群里問,我會根據癥狀給出專業的建議,幫寶媽解決問題是讓我最開心的。有時推薦寶媽選擇一些產品,可能對方沒有信任,后續看到我們真的是從寶寶角度考慮,就開始信賴我們,現在都直接問我要鏈接,‘我家寶寶DHA快沒了,你把鏈接給我一下’”。
張紅采訪照
張紅是黑龍江省醫院(香坊院區)項目的一名護理員。經歷了國企下崗后,2015年,張紅再就業選擇加入泰心康護,8年來一同見證了自己和泰心康護的成長。
張紅在2023年第三屆“康護杯”大賽中,一舉奪得泰心康護組個人賽二等獎。“我相信所有的事情只要你認真做,就會做好,我也是一步步這么走過來的”。
8年來,與泰心康護一路同行的張紅對公司發展有著深刻的認識:“我感覺我們公司規劃性特別強,從1對1服務、到小組式服務,再到全面深入家庭以及輔助的服務,每一項都填充了護理團隊中的一些空缺——很多領域都沒有人做,我們剛好填補了空缺”。
郝麗麗采訪照
95后的郝麗麗,護理專業剛畢業,參加工作不久的她在本次大賽中榮獲泰心康護組個人競賽二等獎。
“從事護理工作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,才能更好地服務患者”,“跟生命相關的事都不是小事”,這位來自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項目的醫輔護理員,笑容非常治愈。從事陪檢工作的她熱情有禮,以專業、專注贏得患者和家屬的好評。
榮幼玲采訪照
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,榮幼玲轉換行業從零開始,在母嬰護理“短崗”崗位上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。這位服務于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(滑翔院區)項目的母嬰護理員,在本次“康護杯”大賽中,奪得中國藍領組個人賽二等獎。
“我覺得這種學習真的很好,我們在工作當中會接觸這些學習的實操,當把這些知識重新地系統學習的時候,發現自己又沉淀了一下,讓自己更專業,帶著這個專業可以更好地服務寶媽和寶寶”。
讓榮幼玲自豪的是:“醫院短崗需要母嬰護理員更加有專業性,因為見到的孩子更多,遇到的狀況也多,這讓我能積累更多的經驗”。“新手寶媽、寶爸不會帶孩子,當我們這種專業的人來到他們身邊,他們比較有安全感,比較放心”。
包洪濤采訪照片
做過國企財務、南下當過調酒師、高空電焊的蒙古族漢子包洪濤,來自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(滑翔院區)項目,是神經外科小組護理的組長,他在本次大賽中,奪得泰心康護組團體比賽的第二名。
“之前我父親看到過我在高空作業,非常擔心,他當時嚇壞了,為了家里老人安心,所以我就轉行了”。
對比高空作業和護理員工作,包洪濤認為,“兩份工作其實都是高風險工作,我們在護理危重病人的時候,要非常注意留意患者的情況變化,一些數據半小時看一次和10分鐘、5分鐘看一次,對患者來說性質是不一樣的”。
正是像包洪濤這樣的在監護室里的護理員們,用每天的奔忙,與死神做著較量,他們細心一分,醫生就多一分勝算,患者就多一分盡快康復的希望。
至今都還有四年前被護理過的患者打電話給包洪濤,給他推薦有護理需求的朋友。得知他現在是做小組護理模式后,又讓他繼續推薦——“一定要和你一樣好的”。
史錫豐采訪照
商業系統退休的88屆本科生史錫豐,心懷“人人學護理,人人有護理”的美好愿望,成為山西忻州市人民醫院項目的一名護理員。在本次大賽中,憑著扎實的專業知識,獲得泰心康護組個人競賽三等獎。
她在日記里寫到:“社會的發展讓許多的病人需要專業護工的護理。護工也逐漸成為一個行業,由零零星星以及保姆家政兼職逐步更專業化、技術化、更年輕化。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隨著社會的變化在不斷提升”。
“過去對護工的認識只是能照顧好老人和病人,別讓照顧的對象出事就可以了。以后的護工是要為老人和病人提供更完善的服務,讓服務對象在生理和心理不但得到有力的支持,減輕衰老和病患帶來的痛苦,更多的是更快改進目前服務對象的生活質量,給服務對象提供更有尊嚴的生活”。
富艷恒采訪照
來自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(滑翔院區)項目的富艷恒,是一名樂觀開朗的EICU(急診重癥監護室)小組護理員。
多年前工廠下崗后,富艷恒自謀職業做過個體戶、超市導購等很多工作。一次,“腿摔了,在康復科住院”,三個月期間,“看到護理員給隔壁的大姨護理的可好了,我邊看就邊學著照顧自己,真的學到很多東西,從那以后我就尋思,以后我也找機會進入泰心康護,學學護理知識”。
如愿加入泰心康護后,富艷恒專注,專心,不斷增強自己的護理技能。
“我覺得我不僅掙到了錢,而且這身技能不白費,從現在到以后,即使我老了,我也能把它用到生活當中”。
“看見被照護的患者日漸康復,內心無比高興”的富艷恒,在2023年“康護杯”大賽中,操作嫻熟,技能扎實,獲得泰心康護組個人賽三等獎。
王樂采訪照
王樂,是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(南湖院區)項目的一名母嬰護理員,在2023年“康護杯”大賽中,奪得中國藍領組個人賽三等獎。她愛學、勤學,從創業者到月嫂,以一技之長擁抱人生的新精彩。
自己開過店的王樂,看到親戚在從事月嫂,所以選擇了這個行業。因為和冠軍冉海鳳都是遼寧團隊,所以王樂“一直偷偷地觀摩她的學習狀態,值得我學習的地方真的很多”。
在工作中,“客戶不經意提的問題,看似隨口一提,其實需要我們用專業的知識來回答,所以需要多向品質部的老師學習,多向其他同事、其他老月嫂學習”。
“服務行業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,每個寶媽、每個家庭、每個人的性格不同,需要以你的真誠和熱情去打動他們,最重要的是你要專業、有愛心。”
臧曉慧采訪照片
疫情期間,一直駐守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發熱門診的臧曉慧,經歷了第一例遼寧地區的病發,她在現場,她一直都在。
在本次大賽中,臧曉慧奪得泰心康護組個人競賽類三等獎.讓臧曉慧記憶猶新的是此前的一位口不能言的患者,“我照顧了20多天,他的病情逐漸好轉,但還是說不了話”,在臧曉慧要被抽調到其他科室的時候,在告別的一刻,患者居然對自己的老伴說:“你送送她”。那一刻,讓臧曉慧又驚又喜又感動,忍不住眼里噙著淚花。
臧曉慧說:“對我們護理人員來說,要做好護理工作其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首先我們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,即熱愛本職工作,熱誠的為患者服務,同時還要為適應護理事業發展要求,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素質和業務技能。在工作中,高度的責任心是必不可少的,特別是護理工作,因為它直接關系到患者的身心健康,需要我們在工作中兢兢業業、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,還要有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”。
宋軍霞采訪照
宋軍霞,“總想盡點力,總想幫到別人”,作為一位醫護人員的媽媽,能成為一名護理員,她說自己又進步了。
上進好學的性格加上醫護家庭的專業氛圍,宋軍霞首次參賽就獲得泰心康護組個人賽三等獎。
“我姑娘在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讀研究生,因為疫情的原因一直沒有回老家”,思女心切的宋軍霞 “跑到省四院來看孩子”,“在醫院里轉了一下,我也喜歡醫院這個氛圍,聽護理員介紹泰心康護公司,就決定留下來”。
從七步洗手法,到公司制度,到應急預案、企業文化,再到胸外專業護理,宋軍霞一步步融入,一步步提升,“遇到不清楚的可以問品質老師,還可以問問孩子們,家人都是學醫的,耳濡目染”,在這樣的“便利條件下”,宋軍霞“邊學邊練”。
“有一次患者胸悶、氣短,咳不出來,有痰。我給他叩背,痰咳出來了,那一下就增加了我的信心”。“患者說,宋姐你的叩背比我吃藥都靈、來的都快,我太舒服了”,那一刻開始,宋軍霞真正體會到護理員工作的意義和價值。
李鐵采訪照片
李鐵是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(南湖院區)項目的小組護理的組長,連續參加過三屆“康護杯”的李鐵,算是的元老級獲獎者。在本次“康護杯”大賽中,李鐵奪得泰心康護組團體比賽的三等獎。
5年前,李鐵加入泰心康護,從一對一陪護做起,憑借踏實肯干、認真好學、熱情周到的照護服務,讓他成長為急診重癥監護室(EICU)小組護理的組長。
在疫情期間,李鐵主動申請當防疫志愿者,下工后他顧不上休息,幫助患者及家屬購買所需物品分發給大家。“很多時候我買不到他們列出來的物品,心里特別著急,也會難過。但是每當買回物品時他們感謝的話說了一遍又一遍,心里感覺特別的充實又有意義,能夠幫助他們解決燃眉之急,也感覺到欣慰”。
在參加公司的業務培訓、技能大賽中,李鐵找到了自己的熱愛,“咱這行需要愛心和耐心,想干干啥就得干好,想提升就要學習,既然干這行就要掌握理論知識和服務技能”。“要有一顆學習的心”,學習、成長一直是李鐵對自己的要求。
前段時間,有人來重癥監護室門口找李鐵,“那是我之前護理過的一位患者,沒想到他都出院半年多了,還帶著家屬回來感謝我”,說到這里“鐵哥”的眼里滿是自豪與感動。
胡靜靜采訪照
胡靜靜在天津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項目從事醫輔工作,已經有七年時間。她于本次大賽中,收獲了特級護理員榮譽稱號。談到自己的與泰心康護共同走來的七年時光,胡靜靜對自己的醫輔陪檢工作非常自豪。
“35歲那年,我剛生完二胎,一個機會來到了咱們醫院項目”,剛開始的時候,抱著試試看的心態,胡靜靜開始接受專業的醫輔培訓,“慢慢地我就喜歡上這個行業了”。“在這次大賽中,看到那么多優秀的同事,他們表現都特別出色,回去以后我將不斷地努力,不斷地學習,在人生的海岸線上留下耀眼的印記”。
云南李蘭芳照片
來自云南省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項目的李蘭芳,是中國藍領特級母嬰護理員。
在做月嫂之前,李蘭芳做過很多工作,“在工廠里做過、超市做過,保潔也做過,一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”。
經朋友介紹,李蘭芳加入到月嫂行列,“我覺得她每個月收入挺高的,我挺羨慕她的,我就做了這一行”。在中國藍領不斷的培訓中,李蘭芳也獲得了更大的提升,“公司會派一些老師下去指導,對自己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”。
得知入圍本次“康護杯”決賽,李蘭芳既緊張又激動,有點想打退堂鼓的她,被家里的孩子勸住,“我們家老大就說你去吧,這么好的機會怎么不去啊”。得到家人的支持,李蘭芳毅然從彩云之南來到了首都北京,“這次參加比賽,對我以后的成長還是很關鍵的”。
讓李蘭芳印象深刻的是,“有一天突然接到電話,主管告訴我定了個6月的居家單”,因為孩子要高考,“那個居家單我去不了,我想去陪孩子一段時間”,由于常年在外,“高考那幾天我得陪陪他”。
原來,這位慕名而來的準媽媽在保胎住院時,見到過李蘭芳。李蘭芳照顧的是她旁邊床位的一位剖宮產,李姐的專業、細心和耐心,給這位準媽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雖然這次去不了,但客戶的認可,讓李蘭芳更有動力,“照顧好寶媽和寶寶,真的非常有成就感”。
葛金萍張家口照片
葛金萍是中國藍領河北-張家口市婦幼保健院項目的母嬰護理員,來參加比賽的時候“有所準備”,正式開賽后,發現和大家還是存在差距——“天外有天,人外有人”,沒能拿獎,葛金萍“還是有一點失望的,但是見到別人都那么優秀”,她覺得“回去得好好學習,爭取下次增強技能多多提高”。
以前打零工,沒正經工作的葛金萍在中國藍領,作為母嬰護理員找到了歸屬感。一方面喜歡小孩,一方面想給家里多掙點錢,葛金萍在工作中發掘了自己的成就感。
在新手寶媽面對寶寶不知所措時,葛金萍用她的專業、耐心和愛心給了新媽媽鼓勵,“你第一次做媽媽,肯定沒有我們熟練,我多教教你,怎么抱孩子、怎么和孩子多溝通,寶寶特別聰明,能看得見,也能聽得見,你多和寶寶互動”。在照護中,這位寶媽的認可,讓葛金萍非常有成就感。從張家口到北京,葛金萍不僅見了“世面”,更堅定了 “專于母嬰,精于優護”的決心。
偉大事業呼喚工匠精神,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。
他們在平凡的護理工作中鑄就著不凡,以榜樣力量踐行康護使命,他們是了不起的康護人,歷經時光的淬煉,踐行守護健康的鏗鏘。
跟隨榜樣足跡,與康護同行。紙短情長,18位榜樣護理員背后是康護之家集團近3萬名優秀的護理員群體,他們構成了點點星火,照亮著康護之路。
他們踐行“大愛”宗旨,夯實技能,仁心守護患者健康。他們是榜樣,微光匯聚照亮醫療護理支持行業的前行之路。他們正在康護崗位上譜寫著不懈奮斗的時代新篇。
第三屆“康護杯”全國護理技能競賽圓滿舉行
3月25日—26日,由康護之家集團與北京文理研修學院聯合舉辦的第三屆“康護杯”全國護理技能競賽暨首次護理員分級大賽總決賽,在北京圓滿舉辦。
大賽以“百舸爭流千帆競,借海揚帆奮者先”為主題,結合新時代行業發展現狀,考核標準參照了第6版《基礎護理學》,分級標準參照護士分級標準,在以往生活照護的基礎上增加了“患者/產婦基礎生活照護風險分析、生活照護注意事項梳理、生活照護風險防控、生活照護應急情況處置”等內容,涵蓋“病患護理員、母嬰護理員、陪檢護理員、送檢護理員”等26個崗位,共決出個人類、團體類與組織類等16個獎項。
蒞臨現場的北京市教委民辦教育處領導表示,本次大賽不僅以賽促訓、以質促效,努力打造規范化、標準化的護理團隊,促進醫護支持行業高質量、快速發展,同時通過校企融合創新,精準實踐企業內醫療護理員分級的方向,為規范醫療護理員分級提供了寶貴的行業經驗,具有積極意義。
據介紹,依照國家衛健委相關指示精神,醫療護理員培訓和規范管理是加快發展護理服務業、增加護理服務供給的關鍵環節,康護之家將攜手北京文理研修學院加深專項合作,充分發揮“資源+市場”優勢,積極在康護賽道進行創新;北京文理研修學院利用“科研+人才”優勢,培養輸送高素質技能型人才,雙方共同探索行業標準的方向,通過醫療護理行業“產、學、研、用”一體化融合創新,全力推進醫療護理服務高質量發展駛上“快車道”。
作為國內醫護支持行業的領軍企業,康護之家自2014年成立以來,錨定康護賽道,以“打造國內專業醫護支持服務優質品牌”為愿景,以院內護理為業務主體,以培訓學校為基礎,通過系統的培訓管理體系,為醫院、養老院、康復機構及居家護理等多場景提供專業醫療護理人員,將服務從院內延伸到院外,從線下擴展到線上,形成醫療服務專業護理人員輸送的大健康網絡。
多年來,康護之家集團砥礪前行,積極開展護理標準研究、藍領培訓輸出、養老護理服務、母嬰護理服務、患者護理服務、護理產品研發、基層智慧醫療、精準大數據營銷等多元業務。截止目前,合作醫院數量近300家,業務覆蓋26個省市,自建培訓基地7家,年服務患者近50萬人次,已成為我國領先的綜合護理服務提供商。